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[讨论]一只“乱伦”的蘑菇

  • 高阳通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67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0/12/13 14:21:07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高阳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  (一)技术问题
  开始,因为小学生张皓检测出“9 成蘑菇被增白”,人们还只是不相信那只白得可疑的蘑菇,但是,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说张皓的的检测“不具科学性”,并拿出了他们自己的检测结果:“食用菌合格率为97.73%”。这样,人们对工商管理部门也不信任了。一家网站发起网上投票,结果是:1122票相信小学生,8票相信工商局。于是,工商管理部门非但没有洗去蘑菇上面那层白色,自己倒成了一个最大最显眼的“蘑菇”。
  个人觉得,张皓的检测结果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检测结果都是可信的。一个有科技兴趣的11岁小学生,其“公众形象”从未受过污染,肯定比一些公权力部门要好;这个要求不是很高的检测,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做的,并由该校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。作这个检测没有高考加分,张皓要7年后才参加高考,现在“炒作”自己还太早。北京市工商局这边,即使是为了“抵消”张皓检测结果的影响,但是,在全国规模的围观下,应该不会编造一个假的检测结果出来。
  那么,人们为什么还是不相信北京市工商局呢?首先,他们自己的检测结果没出来前,就说张皓的检测“不具科学性”;但是,他们又不说(或说不出)张皓的检测“不科学”在哪里,是样本选择、抽取不对?是检测方法不对?具体操作有误?还是检测标准有问题?一概没有。
  人们还发现,张皓检测的16种蘑菇,14种是鲜蘑菇,只有2种干蘑菇;而工商部门抽样达132种,市场覆盖更广,但是,其中鲜蘑菇样本46个,而干蘑菇样本74个,干多鲜少,与张皓的抽样相反,也就是说,工商部门的检测结果并不能(至少不能完全)否定张皓的检测结果。而且,张皓的检测结果经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,一些商家有所收敛,工商部门的检测结果是在市场环境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,但是,张皓行为的公益效果却被有关部门利用来否定张皓,这样做欠厚道。
  (二)“伦理”问题
  工商管理部门在说张皓“不科学”的同时,其实是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向社会说明自己的检测具有“科学性”的责任,但他们没有说。也许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说――就是在这里,北京市工商局和公众的认知分岔了:在公众眼里,北京市工商局与张皓是平等的,在“白蘑菇”问题上要遵守同一个游戏规则,而北京市工商局显然没有这个意识。北京市工商局在两个方向上失去了信任:他们对市场负有监管责任,但“白蘑菇”问题却是一个小学生提出来的;他们的工作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,却对公众那么冷淡、傲慢。
  工商管理部门的表现,颠倒了各个主体间的社会伦理关系:平等关系,“公仆”与“主人”,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,等等。
  中国食用菌协会也是一只“乱伦的蘑菇”。12月4日,该协会在媒体上表示:“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”。行业协会虽然也有管理、约束本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的责任,但监管责任显然弱于行政部门;行业协会是向入会企业收取会费的,行业协会跟本行业的企业是利益共同体。“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”――明明是利益攸关者,却用局外人的口吻说话,装客观,装公正。另一方面,这对参加该协会的食用菌企业,也是不负责任的。如果张皓冤枉、伤害了有关食用菌企业,中国食用菌协会就应该站出来维权,用事实,用证据让张皓和他的指导老师道歉。但是他们没有。可是,没有一点表示又说不过去,于是就来了这么一句不伦不类的“不相信”。(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